飲食減少了、瘦身了,但健康嗎?

先說結論,我靠著少吃,一年瘦到9公斤,但現在卻重新學著「均衡飲食」。

飲食減少的原因

冷冷的冬天,想吃什麼就吃,反正衣服都可以包緊緊,控制範圍內,多胖個3-5公斤是春天的事。往年我都是這樣想,2020也不例外,行事曆記錄著一月的某天,體重54公斤,對160公分的我來說,算是個標準體重。

早餐,習慣到早餐店抓個三明治,結帳後快速走人,偶而會到便利商店買個豆漿,或精神不濟時泡杯咖啡,我的早餐對某些人來說,應該是很簡單。

但,某天突然想到,不對喔,三明治的組成有吐司、火腿、肉排、醬料,一個三明治20-35元,原料潛藏不少添加物,那不如轉換吃麥片,所以開始自己泡麥片,簡單吃法:單吃麥片+水、麥片+豆漿、麥片+核果,我沒有特別控制午餐、晚餐,一切正常吃。

(也並沒有什麼常態的運動習慣😅)

溜滑梯般下滑的體重…

差不多到了2020的七八月,飲食的分量明顯變少,不疑有他。

10月體重降到50公斤,還莫名的雀躍

12月48公斤,哇!這是國中後久違的四字頭

2021.2月47了,開始覺得有點怪怪的,這樣瘦下去好像不是好事

3月,看到46了…

5月初,天呀!遇到45了…..

飲食減少 1
左:第一次重新買S號的雀躍感 / 右:因為我胸口的骨頭比較明顯,瘦了後視覺上更突出,也被久違不見的朋友開玩笑說「瘦得像難民」

營養師的當頭棒喝

2021.04,逢公司的健康檢查

2021.05,拿著報告請教營養師,聊了一下後,他下了兩個註解給我

1.吃太少,雖然很多人早餐都吃不多,但你真的吃太少了

2.要運動,骨骼肌重偏低

(營養師說我的飲食狀況,幾乎只能供應我…整天躺著不動的熱量…..,聽到當下真的暗自覺的對不起身體😥)

其實,身邊友人早就建議我要多吃點,但當下直覺飲食變少外,中晚餐也都還有蔬菜、蛋白質、澱粉,偶而會再來點水果,理因上不至於到營養不均衡,所以也就沒有特別放在心上。

初次見到營養師,我也用同樣回覆友人的方式告訴他,但在他的專業世界裡,我的情況就是明顯的不及格,也可能他看我無法被說服又滿頭問號的神情,拿出衛教講義,開始幫我評估我吃的食物到底合不合乎身體一天所需的熱量。

該攝取多少熱量?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只能依據自己的需求衡量。

不過,絕對不能低於基礎代謝

那什麼是基礎基礎代謝率?簡單說,就是維持人體基本機能之運作,人體每天在靜止不動的情況下,雖然看似沒有活動,但維持生存的器官,還是處在運作狀態,而這過程所消耗熱量,這就叫做「基礎代謝」。

如何計算基礎代謝率?

計算方式:
BMR(男)=(13.7×體重(公斤))+(5.0×身高(公分))-(6.8×年齡)+66
BMR(女)=(9.6×體重(公斤))+(1.8×身高(公分))-(4.7×年齡)+655
我知道,對你來說可能懶得算(我也是XD),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成人每日需求熱量_線上計算器

以我為例,160公分、45公斤,一天完全躺著不動,基礎代謝(BMR) 1243大卡,也就是就算睡一整天,我的身體至少需要1243大卡的熱量,補充躺著不動所消耗的能量。

但一般人不太可能整天躺著不動,通常都會有額外的熱量消耗,所以吃下去的熱量,絕對不能低於基礎代謝。提供的免費熱量計算器參考連結,就有提到各種狀態。

大家可以針對各自的狀態,衡量自己所需要的熱量。

未命名

飲食指南

下列為國民健康署提供的資訊,將食物分成六大類。

1.全穀雜糧類:主要提供熱量,優先食用未精製的穀類,像是糙米飯、五穀飯、地瓜、南瓜等,會優於吃白麵條、白飯;例如同樣是一碗飯,維生素B1就大不同,五穀飯0.96毫克>白米飯0.15毫克;纖維含量方面(膳食纖維)糙米6.6公克>白米1公克。
2.乳品類:牛奶、羊奶、優酪乳、起司。
3.豆魚蛋肉類:黃豆製品(如豆干、豆腐)、海鮮類食物(如花枝、魚、蛋類)、肉類(如雞肉、豬肉、牛肉等),紅肉應該要少吃,避免吃進過多飽和脂肪,造成身體負擔。
4.蔬菜類:波菜、茄子、香菇等
5.水果類:芭樂、奇異果、鳳梨等
6.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含維生素E、鎂離子、鋅離子。堅果類像是核桃、杏仁、芝麻、開心果、葵瓜子等。

更多資訊,請上國民健康署查看。

image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但,圖表上寫的建議「份數」,該怎麼算呢?

「幾份」到底怎麼算?

引述國民健康署的資料,也做了簡單的圖示,供大家參考。

  1. 每天早晚一杯奶:每天早晚各喝一杯240毫升的乳品,攝取足夠的乳品可以增進鈣質攝取,保持骨質健康,或於餐中以乳品入菜或食用起士、無糖優酪乳等方式增加乳品類食物之攝取。
  2. 每餐水果拳頭大: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切塊水果約大半碗~1碗,1天應至少攝取2份水果,並選擇在地、當季、多樣化。
  3. 菜比水果多一點:青菜攝取量應足夠,體積需比水果多,並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需達1/3以上(包括深綠和黃橙紅色)。
  4. 飯跟蔬菜一樣多:全穀雜糧類之份量約與蔬菜量相同,且盡量以「維持原態」之全穀雜糧為主,或至少應有1/3為未精製全穀雜糧,例如糙米、全麥製品、燕麥、玉米、甘藷等。
  5. 豆魚蛋肉一掌心: 蛋白質食物1掌心約可提供豆魚蛋肉類1.5~2份,為避免同時吃入過量不利健康的飽和脂肪,選擇這類食物之優先順序應為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畜肉,且應避免加工肉品。
  6. 堅果種子一茶匙:每天應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1份堅果種子約1湯匙量(約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民眾可於一天內固定時間攝取足1湯匙量,或分配於3餐,每餐1茶匙量(1湯匙=3茶匙)。
飲食份量

下方圖示,也是引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熱量與份數的大概對應表。

*但每種食物的熱量不同,參考就好,如果真的要嚴謹計算大卡,我覺得就不適合運用下方表格。

熱量分配表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總之,對比每日飲食指南的量,先前…我確實每天都吃不到1200大卡…….😥

「均衡飲食」看似簡單,但否能確實做到呢?

從基礎代謝的計算、食物六大分類及份數計算的了解,今天的分享僅是皮毛而已,飲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看似一天少吃不會怎樣,但長期下來卻可能影響到我們健康。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的分享,能協助你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若有更多的好奇或問題,可先問問google大大,或是進一步向專業人士請教!

最後,跟大家分享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拍攝一系列有關均衡飲食的影片,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營養建議。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生活周遭有很多的小事,也有很多的小人物,細細挖掘這些人物的故事,各個都能提供我們對生活不同的看法與觀點,跟你方想我的採訪人物故事,希望你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