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骨折脫臼後100天內能跑步、爬山:恢復過程圖文全紀錄!

沒想過自己會骨折,也沒有想到骨折、脫臼的疼痛度,竟然會搞到徹夜難眠;而復原的過程,才體會到原來能正常走路是一件非常值得珍惜的事,起初會腿軟、腳底會串出一陣像被電到的一片麻感,但現在已經可以跑步也可以爬山囉!

這篇文章主要是記錄腳踝骨折恢復的過程,同時也分享給正在經歷腳踝骨折、脫臼的骨友參考。一起加油,一定都能再好好走路!

因抱石運動,跌下時的重心沒有站好,從大概1樓多的高度落下後,聽到骨頭的喀喀聲,覺得「糟糕!不妙」

請岩館的工作人員協助,他起初是拿冰枕給我,還說:「能不能站起來?他們抱石有都很常受傷」。

我當下沒有站起來的勇氣,直覺在一切不確定的狀況下,不動是最好的辦法。

後續工作人員打電話叫救護車,救護人員到了現場,請我先動動看腳趾,雖然腳趾還可以上下動,但沒有那麼靈活了,也同時伴隨的疼痛。

到了醫院,在等待急診的同時,無意間跟其中一位消防員聊起受傷的過程,他提到「我的手也骨折過,大概三個月到半年不能攀岩。」

我想到的是「我可以不攀岩、不抱石,畢竟程度還很初階,但不能爬山….半年不能爬山……,可能甚至復原後角度還會受限」眼眶無預期的泛紅,一滴淚落下後,便滔滔不絕。

事發的第42天回想受傷的過程,一樣淚流雨下,只是沒有滔滔不絕了。

抱石運動骨折
圖片為抱石的示意圖,並不是我本人喔!

腳踝哪裡受傷?

骨科的主治醫生給我的診斷證明寫著「右側脛骨內踝及後踝骨折、右側腓骨外踝骨折、右側踝關節脫臼」。

截圖 2023 12 08 上午11.12.57
圖片來源:維力骨科診所,這家不是我去的醫院,只是借圖分享。

額外提一下,急診醫生不像主治醫生這麼了解傷患的情形,所以有骨折狀況,建議給骨科醫生評估後在考慮下一步。以我的案子為例,急診醫生當下只有說我腳踝骨折,但完全沒有提到腳踝脫臼,不過事後骨科醫生反而跟我強調,我的手術比較麻煩的地方是脫臼的部分。

住院期間的經歷

腳踝骨折術前、術後X光片
腳踝骨折術前、術後X光片

手術前需要空腹6-8小時,但我受傷的時間差不多是下午四點多,完全不符合空腹要求,所以只能隔天進行手術,而當天晚上就算有打止痛,我還是幾乎都沒什麼睡。

因保險有給付,所以我的手術醫材是使用比較好的鈦合金鋼釘鋼板,也有再加術後自費止痛

這個手術是要全身麻醉,躺在手術台準備時,不免有點緊張,過沒多久,護士就輕柔地在我耳邊說「要打麻醉了,先睡一下喔」。

麻藥退後,我剛好可以感覺到我被推到恢復室(這個時間抓的剛剛好),緊接著護士就來教我按止痛劑,我順道請護士幫我找幾塊布或毛巾的東西,讓我可以墊在臀部,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臀部好酸喔…。

腳踝骨折剛手術完,非常想睡覺
左:腳踝骨折剛手術完,非常想睡覺 / 右:自費止痛

進到病房後,就是瘋狂的睡覺。

睡完後,終於有食慾來吃術後的第一餐,我特別請媽媽幫我買一碗蛤蠣湯,不知道為什麼當下就是非常想喝XD

飲食、日常、保險須知

即使我康復的速度算快,但不代表每個人都會有相同的進展,因此在閱讀後續內容前,請先確保理解以下幾點,這些是我認為在康復過程中對我有幫助的事項:

術後,想到就做幫浦運動、初期常冰敷

在康復的任何階段,幫浦運動非常重要。這不僅有助於腳踝盡早達到彎曲90度,也是醫生判斷是否可以開始踩地的重要標準之一。更重要的是,這可以避免肌肉和組織之間的沾黏。

除了進行幫浦運動外,初期還需要頻繁地進行冰敷。在這裡「頻繁」的意思是非常高的頻率!

我使用冷熱敷袋冰敷,從早餐後開始冰敷,直到冰枕變成常溫後再換下一個。如果中途有遺漏或忘記進行冰敷,通常不會超過兩小時。

然後復原速度完全在進度上。

常抬腿

受傷時,很大一段時間會常躺在床上,這時可以使用枕頭或棉被堆疊起來,讓腳抬高約30-45度。這樣做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和不適感,加速康復過程。這樣的姿勢也可以減輕受傷部位的壓力,有助於緩解疼痛。記得定期更換躺姿,避免長時間固定在同一位置造成不適。

回診時,跟醫生討作業

回診時,除了聽現況外,請多問醫生幾句「接下來可以練習什麼?

自從這篇文章發佈後,有幾問網友私訊我一些關於腳踝骨折後續保養或復健的問題,有些醫生可能確實很忙,或者有時會忘記提醒病患後續,因此主動提出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總之,不能決定別人的行為,就自己多問幾句吧!多問幾句會比在家想半天、查半天更快得到準確的答案。

飲食相關

三餐正常吃、多補充牛奶、芝麻等高鈣的食物。這段修復時期,我沒有特別吃進補的補帖,因為怕補個身體出現不適的反應,尤其初期都是要依靠拐杖行動,真的不想沒事多出門增加心理、身體負擔。另外,也不要太誤信偏方,若腸胃不適會很麻煩。

但這段期間我有吃大醫生技D3,因家人先前有比價跟比較,且他們定期有買三送一、買六送三的活動,攤下來一罐大概240元左右,以營養標示跟價格來說,我覺得CP值蠻高的,而且一罐約可吃1~2個月。

●關於鈣的攝取量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每日建議鈣攝取量,7-9歲為800 mg、10-12歲為1000 mg、13-18歲為1200 mg、成人則為1000 mg。

大醫生技一錠有300mg,復原期間,我一天吃兩錠,其他可以從食物中都可以獲取到鈣。

●維生素D的攝取量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DRIs)第八版,各年齡層的建議攝取維生素D的量(UL)皆不同,而成人上限則為每日不超過2000IU為準。

大醫生技D3一顆有800IU,我是一天吃兩顆。

如果對於保健食品的單次用量有疑慮,請跟醫生確認。

保險相關

  1. 人身醫療保險,洽各自的保險員。
    • 如果有醫療保險,出院前要先跟醫院買去疤凝膠,或相關輔具
    • 保險有規定要出院當天買所有的醫材,出院後請醫生開診斷證明即可申請。
    • 輔具不一定要買的,也可以用借的,像是醫院或是新北輔具中心都可以問看看。
  2. 公司有額外保險,可申請理賠。
  3. 若是因受傷的環境設立不良,且他們有保公共意外責任險,可申請理賠。
    • 以我抱石運動的例子,雖然岩館有保公共意外險,但是我自己從牆上摔落的,岩館沒有過失,所以不予理賠。
    • 但事後聽其他岩友分享,有些岩館蠻常發生類似的骨折事件,而剛好館內的軟墊設計都比較硬….,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湊巧,還是骨折跟軟墊的軟硬程度真的有關,總之提醒也是抱石受傷的骨友,復原後如果還要繼續玩這項運動,可能可以多留意岩館軟墊的設計。
  4. 在職勞工可申請勞保傷病給付
    • 我剛好是轉職休息時間遇到骨折事件,所以完全不符合資格,若有需要的骨友請自行詢問勞工保險局

傷口恢復狀況+回診+震波+中醫治療

骨科醫生

當我骨折的時,還來不及考慮要去哪家醫院,救護車立刻把我送到離事故地點最近的醫院。就這樣被送到了新莊的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那天,是由骨科的胡御風醫生負責了我的病例,從急診問診、手術、到後續的回診都是由他處理的。

胡醫生在向我解釋病情時非常有耐心,他也會因應不同復原階段,鼓勵我盡快做當下能做的事情。

值得一提,急診當天晚上,胡醫生有跟我提到,我隔天的手術可能會排在比較後面,因為要先處理年長者或其他更緊急的病人。這樣其實挺好的,雖然多等了幾個小時,但把資源優先給更需要的人,確實比較公平!

術後第1天

在分享傷口的圖片之前,請注意有些人可能會因此感到不舒服或不適,請謹慎考慮喔。

腳踝骨折腫脹
左:急診當天 / 中:手術完當天 / 右:手術完隔天(將近三天…終於看到右腳踝的全貌了)

手術後隔天,護理人員來幫我拆繃帶跟紗布,他用食鹽水倒在紗布上,慢慢撕開紗布時,可以感覺到紗布與傷口的黏合處被撕開,看到自己的肉被類似釘書針的東西訂在一起,好微妙,也有點心疼,不過最難受的應該是….在旁邊也一起目睹這一切的媽媽。

4
腳踝手術術後第二天,傷口清潔

術後第2天(出院)

出院前,護理人員幫我貼上可以碰水的泡棉敷料,如果沒有受損不需更換,他有給我四片(兩片備用、兩片下次回診時帶過去讓醫生更換)。

此時,患肢腫脹,可以彎的角度很小,所以這階段很常冰敷、做幫浦運動(腳掌上下動)。

5
右:貼上泡棉敷料 / 左:兩腳差異

術後第9天(回診)

醫生把訂書針剪掉,過程也可以感覺到它與皮膚的沾黏痛,後續貼上美容膠,再貼上泡棉敷料。

第一次回診醫生有提到我的消腫順度算快,也有詢問我回家冰敷的頻率(真的是非常之高),醫生也有誇獎我初次回診就可以彎快90度✌️,總之,幫浦運動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6
圖為術後第9天,拆訂書針、貼美容膠、貼泡棉敷料

術後第16天(回診)

因皮膚開始有些敏感,所以這次就不貼美容膠也不用泡棉敷料,傷口可以碰水,也可以碰沐浴乳、肥皂。

也因為我的腳踝可以彎90度,所以醫生允許我可以用雙拐杖輔助,讓患肢踩地,感受走路的感覺,但主要是讓腳碰地,所以大部分的力量還是在手撐。

才16天沒有走路,患肢就非常緊張,第一步明顯腿軟,但腳跟拐杖慢慢配合,也就不難了。

醫生還有提到,此階段皮膚乾是好事,因為之前受傷導致腫脹、皮膚被撐起來,現在慢慢縮回去。

我的軟組織傷得比較嚴重,所以只要腳垂地太久,就會再次明顯腫脹,這個狀況可能會持續三個月

7
圖為術後第16天,皮膚乾燥、傷口明顯結痂

術後第30天(回診)

可以開始塗去除疤痕的凝膠,凝膠是出院當天請醫護人員開給我,因要用保險費給付。

這天,醫生叫我試著好好站,因受傷一個月,此時的站都是呈現三七步,所以當下,醫生直接把我的患肢往內推,讓兩腳平行,不只如此還得將重量放在患肢,瞬間非常「酥麻」。

離下次回診是一個月,所以醫生有提到因我的狀況不錯,所以這段期間可以自己調整復健進度,如:在家放拐杖走路、上下樓梯扶扶手

心想,醫生你對我太有自信了嗎?我真的沒有把握那麼快放拐杖耶…..

(居家的走路練習菜單,請參考後面內容)

8
圖為腳踝手術術後第26天,明顯脫皮
9
圖為腳踝手術術後36天,釘書機的結痂都掉光了,圖中腳偏黑,應該是我拍照前讓腳落地太久了。

術後第58天(回診)

這次回診,第一次用走的走進去診間,都快哭了….。

骨頭生長的狀況還不錯,醫生可能覺得我平常運動的強度很高(但其實沒有),他評估我的狀況後認為復原的進程可以縮短,所以他建議我盡可能恢復受傷前的活動,雖然有些動作還做不到,像是瑜伽姿勢的壓腳背,不過就盡可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去嘗試。

首先遇到的關卡就是連續下樓梯,我在術後第47天已經可以連續上樓梯,唯獨下樓梯這個動作,患肢的角度受限,導致關節會痛,但醫生的指示是「只要可以忍,就盡量做做看」。所以遇到下樓梯,我只好深呼吸硬著頭皮連續走。

對了!醫生還說….我可以去試試看跑步,當下再次覺得他太看好我了,本人膽小,私心打算從健身房的腳踏車開始練習。

11
術後第47天,脫皮已明顯少很多。
13
術後第61天,新皮膚~

術後第86、93、100天(回診)

這天,首次獨自回診!不用家人陪伴,自己走進診間的感覺真好。

整體恢復的狀況算不錯,但走太多腳會不太舒服,醫生稍微用力按壓腳踝前側附近,酸酸痛痛的,當天就接受震波治療,接連每週一次,共三次。

震波是一種高能量的聲波,能將能量傳遞到深層的軟組織,促進組織的代謝、循環、修復、再生。

震波治療是自費的,我是在社區型醫院做,一次大概1,500元,住家附近的一般骨科診所好像三次5,000元。

15
第一次打震波其實蠻痛的,一次療程約10分鐘。

第一次做完震波後,隱約感覺角度比較大一點;第二次做完震波後,我有去玩上攀(醫生允許)、也有跑到八分速;第三次,明顯耐走很多。

不過有點神奇的是,我的腳背在術後第112天,終於可以貼平地板了,雖然還是會隱隱作痛。

12
術後第75天,幾乎脫皮脫光光了。
14
術後第114天,傷口附近突然漲了許多小細(腳)毛。

術後第118天(中醫治療)

請先詢問過西醫。

中醫有幫我針灸、推拿,如果有需要的話,請找信任的中醫協助。

目前是一週去三次左右。

我找的這位中醫生,他很有自信地認為我的患腳之後會跟好腳一樣,因為他有經手比我更糟糕的案子,就靜觀其變,有顯著的好消息,會再更新。

腳踝骨折針灸
針灸針到很厭世

術後第135天(西醫結案)

這次是首次夜間回診,下班後急忙趕到醫院也快八點,心裡還在盤算下次回診該怎麼搭車可以快一點,然後就被醫生佈達「結案」!但不代表目前狀態跟好腳一樣,現階段脛骨還是會感到卡卡的。

目前也暫時不考慮取出鈦合金鋼板,除了不想再挨一刀外,還有日常生活大部分都不影響。

腳踝骨折 鈦合金鋼板
鈦合金鋼板,原來身體裡的外來物長這樣。

腳踝骨折手術後,也能運動!

如果你有照著順序閱讀完,可能會很想趕快知道我到底怎麼自己練走的,但在這之前,想再跟你聊聊「腳踝骨折手術後,也能運動」。

除了受傷的腳踝外,其他健全器官像是手、大腿、肚子,他們都好好的,不要在此刻忘記它們了。

我受傷前偶而有在運動,像是爬山、跑步、徒手運動都有,強度不是很高,原本骨折後想給自己一個光明正大休息的理由,但看到有其他骨友的分享「長期沒有走路,壞腳肌肉軟趴趴的畫面」後,再加上男友的鼓勵下,我在術後的第二週就開始在床上做一些簡單的運動。

初期運動的重點是腳不要落地負重。

所以可以做些什麼呢?下圖都是可以參考的,但因為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如果無法判斷,請下次回診跟醫生確認。

總之,不要完全不動的就是了。

18
圖片來源:GQ
19
圖片來源:健康2.0
20
圖片來源:大紀元

腳踝骨折脫臼術後怎麼自學走路?

如果練走的過程有專人指導,相信復原速度會更快、更好。

不過如果在醫生的評估下可以練走,但礙於沒有家人可以長期陪伴外出找物理治療師的話,可以參考看看我的作法。

這個作法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如果你有疑慮,拜託請先問你的醫生喔!

出院後會需要的輔具

出院時,若醫院可以借到輔具,建議四隻的助行器、雙拐杖、輪椅都要借。

下列是我在各時期用到的輔具:

  • 助行器:剛出院、練習走路(可踩地)
  • 雙拐杖:練習走路(患肢不可踩地/只能輕踩/走路):
  • 輪椅:初期外出使用,因為用拐杖、助行器在外面走真的走得超慢….

【助行器】術後第2天:出院

從入院開始都是使用助行器在行動,當然出院後也使用助行器。

【雙拐杖】術後第4天

在男友的協助下,開始在家使用拐杖,不用不知道,一用覺得效率變超好,跟助行器比較起來,走路快多了。

可參考下面這個影片,初期在使用時,請務必請家人在旁邊協助。

【雙拐杖】術後第16天:患肢踩地

當天在醫院試走,第一步除了腿軟還有腳底的麻感,挺不能適應,但我在醫生面前有拄著拐杖走完一小段(約100公分),醫生說:「只要不會痛,你要走多久都可以」XD,所以回家硬逼自己練習。

【雙拐杖】術後第16天:站好

除了持續拄著拐杖走路外,這階段還要試著拿掉拐杖,並將力氣大膽地放在患肢,剛開始其實非常怕,因為只要患肢一用力,麻感瞬間串上來!

可以找離櫃子、桌子比較近的地方,告訴自己只要重心不穩隨時有地方可以扶,就沒那麼多恐懼了,而且只要多站幾次,就比較能適應這個麻感。

站的訣竅是不能三七步,如果你還是三七步站法就覺得自己會站,那接下來要練走時,就會一直練不起來,為什麼我敢怎麼肯定呢?因為有位骨友阿姨就是這樣,討論到最後原來就是她還沒把站練好。

助行器】術後第30天:練習走路

因離下次回診還有一個月,但醫生此時說:「可以脫拐了,也可以扶扶手走樓梯」當下覺得醫生你對我會不會太有信心了?

竟然醫生敢講出口,就試試看吧!

不過這個練習走路的階段,我拆成好幾個小步驟,每個步驟都以可以忍受的痛為主,但一樣都需要跟「麻感」相伴。

  • 試著兩隻手握著助行器走,這個階段我不用拐杖,是因為拐杖太容易偷懶了,腋下會自動想放力氣再拐杖上,這樣腳的受力就會變少。

助行器術後第38天:放掉患邊的那手

我實在不敢放掉患邊的拐杖,所以此階段還是搭配助行器。

  • 放掉患邊的那手後往前走,這個練習前幾步會很麻,需要一點時間,不宜超之過急。
  • 兩隻手握著助行器走、放掉患邊的那手後往前走,兩個步驟重複練習。

助行器術後第40天:放開雙手

  • 把助行器放遠一步的距離,手假動作放在握把上空(不要握握把),一樣告訴自己如果跌倒,有東西可以扶,準備好後就往前走。
  • 兩隻手握著助行器走、放掉患邊的那手後往前走、雙手假動作不碰握把,三個步驟重複練習。

【自己走】術後第41天:拿掉助行器

  • 前面幾個步驟重複幾次後,開始拿掉助行器,小步小步慢慢走

【自己走】術後第43天:在家脱拐走路

  • 在家的活動基本上都脫拐,但因家裡的廁所有一個小階梯,所以去廁所還是會用助行器,順道預備上下樓梯的練習。

自己走術後第45天:不用輔具,上下樓梯

  • 好腳上天堂,壞腳下地獄;上樓梯好腳先往前跨,下樓梯患肢先往下踩。
  • 一手扶扶手、一手碰牆面,讓我想到爬山、攀岩時,都有人說過「三點不動一點動」,言下之意就是三個點(兩手、一腳)準備好後,再做下個動作。
  • 雖然還無法連續上下樓梯,但不用拿著拐杖走樓梯,真的太棒了!

【自己走】術後第47天:可連續上樓梯

  • 因為我的復健進展比較快,加上腿部肌肉可能沒有流失太多,所以可以這麼快連續上樓梯,踩第一下時,有嚇到患肢這麼快就可以撐起身體的全部重量,也因為連續上樓梯,患肢沒有什麼痛感,所以往後都是正常上樓梯了。

自己走術後第58天:練習連續下樓梯

  • 因為醫生說可以忍耐就盡量去做這個動作,所以我忍著痛感去連續下樓梯,每一步真的會痛,但還可以忍,就盡量做。
  • 我大概到第83天下樓梯沒那麼痛了。

自己走術後第135天:能跑、能爬山,但還是卡卡的!

  • 雖然西醫在135天結案(不用回診),但不代表體感跟好腳一樣,脛骨還是會有卡卡的感覺。
  • 西醫說「手術能恢復到八、九成以上」,也就是不代表會像好腳一樣。
  • 所以心態上建議保守調整要跟現況和平共處。
  • 術後第118天開始接受中醫治療,若有顯著的幫助,會再次更新內容。

外出!術後第四天就敢出門?

重新梳理整個復健的過程,我們都知道這個狀況一定會改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因此,如果想外出就外出吧,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異樣眼光。

同時,透過這段復健過程,能更深刻地體驗到台灣道路的不平整,以及輪椅使用者所面臨的路權問題,進而增加對他人處境的理解和同理心。例如,透過坐輪椅等候電梯的經驗,能更能明白「能夠走路、能夠使用手扶梯就應該避免使用電梯」的意義。若健康的人總是使用電梯,將導致那些真正需要使用電梯的人等待更長的時間。

【外出】術後第4天 (拐杖/不能用力踩地)

在男友的陪伴下,開始下樓梯,每一步都走得心驚膽顫,得不斷提醒自己雙手用力撐,當天能走出家門,到附近超商逛逛,已經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外出】術後第10天 (拐杖/不能用力踩地)

這次走更遠一點,說遠也不遠,只是平常7分鐘的路程,但拄著拐杖卻走超過半小時,也覺得平常正常走路都無感地面如何,但拿了拐杖才發現路面的傾斜度很明顯。

當天出外還吃了古早冰,但骨折好像不能吃冰……

【外出】術後第18天 (拐杖/輪椅/可用拐杖輕踩地)

陪男友去參加攀岩(上攀比賽),當天是坐著輪椅搭捷運,才發現路面不平的好可怕,有些路段嚇到發出聲,臉也整個揪在一起。

小插曲,我在岩館拄著拐杖往廁所的方向時,突然有個約五歲的小妹妹看著我說:「你好好笑喔」,我還不懂他在說什麼,直到他家人在後面說:「沒禮貌,人家腳受傷」。

我當下其實沒有理會,也沒有回應,直接往廁所的方向去,事後回想,小女孩的行為到底是怎麼來的呢?是家庭教育嗎?應該不是,因為他家人第一時間有制止,還是同儕呢?或許他覺得跟他不一樣就是好笑吧,不論是哪來的想法,對於這種言論,就笑笑帶過吧。

晚上吃了久違的炸豬排,恩……我又吃了不該吃的東西了,不過好開心喔,渡過一天可以外出的生活。

當天腳垂地太久,回家變超腫。

21
當天還去運動用品店,只看不買><

【外出】術後第47天 (走路)

跟媽媽去行天宮拜拜,受傷後第一次搭捷運,全程大概花兩個小時,每走一段路,就會覺得腳有點累,要稍作休息,但很開心!終於又邁向一步了。

但患肢對手扶梯還是不太適應,上下手扶梯都膽戰心驚。

【外出】術後第54天 (走路)

這天搭捷運去公館站附近的小觀音山木棧道(尋寶步道),正常人走大概10分鐘就可以走完,但我好像走了超過半小時,除了慢慢走,還一邊吸大自然的芬多精。

後續去逛了一下公館商圈,這天大概走了8000多步。

22
簡單好走的步道,適合親子、銀髮路線

【外出】術後第61天 (走路)

搭大眾運輸去逛了好市多跟迪卡儂,這次可以幾乎正常搭手扶梯了,有可能是患肢的角度又再大一些,沒什麼痛感,也沒那麼害怕了!

這天走了9000多步喔!

腳踝骨折後,什麼時候可以跑步?

醫生在術後第58天跟我說可以跑步了!

但我根本不敢跑,除了已經許久沒跑外,對體能也不夠有把握,所以在正式跑步前,我花了兩個禮拜先去健身房踩腳踏車。

初期還在試探腳的忍受度,中期比較穩定後,一週大概跑兩次。

【跑步】術後85天:12分速 (3K)

對!就是這麼慢,這個慢應該是心理壓力,不敢快。

【跑步】術後92天:8分速 (3.64K)

跑完後晚上無意間輕按發現腳背會痛,因此罷工好一陣子,後續跟醫生確認可能是摔下來的時候有傷到。

【跑步】術後119天:7’27”平均分速 (1.24K)

【跑步】術後132天:6’49”平均分速 (2.59K)

腳踝骨折術後95天,爬了小百岳!

去爬山前,請務必詢問醫生喔!能百日內去爬山,也蠻意外的,這可能要歸功先前的努力。

【爬山】術後68天:劍潭山

劍潭山應該是台北市最友善的步道,手機紀錄當天走了12.7公里(包含其他非爬山的行程)。上樓梯幾乎沒什麼問題,但下樓梯的痛感是在可以忍受的範圍。

23
2023年最後一天,還是在山上。2022年在白雪村

【攀岩】術後88天:外攀

有經過醫生允許!但當天太緊張,平常可以不費太多力的入門路線,竟是哇哇叫。

24
其實就是一路被take上去。

【爬山】術後95天:唐麻丹山(海拔1305公尺)

唐麻丹山是谷關七雄的老么,當天甚至還不確定自己能不能走得完><,除了帶上兩支登山杖,還戴了薄護膝,所幸上坡問題不大,雖然此山沒什麼大景,但登頂還是挺開心的!

不過下坡就明顯慢很多,腳踝也會隱隱作痛,但休息一夜就好多了。

25
骨折後,第一次爬小百岳

心情調適

如果你還在復原階段,希望這篇文章會帶給你一點信心,因為總有一天會好的!

也許初期可能會很低落、會瘋狂的爬文,但只要開始練走,就會看到身體有明顯進步,自然心情就會慢慢平穩。

另外,也可參考家人、朋友、FB骨折社團、論壇等跟相關人的經驗,不過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請不要把對方當醫生。

其他問題

  • 睡覺可以側睡嗎?
    • 我是術後第10天問醫生,他說我可以側睡,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請洽醫生確認。
  • 為什麼你不用打石膏、穿護具?
    • 我是回到家被家人問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但下次回診時,醫生只說我恢復的狀況不錯,我也就沒再多問了。
  • 怎麼洗澡?
    • 我跟新北輔具中心拿了一張沐浴椅,他們是共享的概念,有人會拿輔具過去捐,所以我拿到的時候,等同是送我的,不用歸還,若我不再使用也會再拿過去。

後記

在骨折社團交流時,有個阿姨主動私訊我,我們也聊了半小時,我很樂意跟大家分享這段過程,尤其是骨友,但又很怕對方把我的經驗當醫生或跟我的復原狀況比較,因為每個人的狀況真的不一樣!

所以還是想告訴看到這裡的你,我的經驗若能幫助到你,我會很開心,但請不要把我當醫生,有任何的疑慮請問醫護人員,如果不敢自己復健,也請找物理治療師。

受傷的過程真的很辛苦,心裡苦、身體苦,所以更要把握每一個階段可以做的小動作,初期我很怕肌肉流失太快,所以盡量讓自己全身都有動,手拉彈力帶,肚子做核心,無聊時躺在床上做空中腳踏車等,我不知道是因為我先前累積的運動經驗還是體質或是術後持續有的小小運動,我不確定我做對了哪一項,才能讓我能進步的幅度比較快,所以我只能相信每一個小動作都很重要

不論是什麼原因讓你找到這篇文章,希望都能帶給你一些幫助。

我們都能再次好好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