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生活|惜物、 減塑 習慣從生活上的小事開始

傳統家庭的「惜物觀念」也可以間接養成 減塑習慣!當你思考如何減少垃圾、 減塑 時,這一個小念頭就在替自己、替環境「順手」做了更好的選擇。

養成惜物的生活習慣

受到媽媽惜物觀念的影響,「惜物、減塑」就像是受訪者-張鳳的DNA。對一般人來說,看似即將進入垃圾桶的東西,張鳳都會思考著可以如何再利用

以求學階段為例,常用的手提袋的車線已微微裂開、表面也呈現點點泛黃,因而被同學嫌棄「很破爛」,但她覺得自己可以接受就好,不用太在乎別人的眼光。

「惜物」的小習慣,也觸發她關心環境生活。

抱持著「物盡其用」的信念,盡可能讓東西存在被利用的價值

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快,每個階段的衣服、褲子、書籍等物品都可以與親戚、朋友的小孩輪流交換,間接不只省了荷包也省了買新物品的包材。

2020年8月張鳳參加某場活動,課堂中講師教大家如何將不穿的衣服變成萬用手提袋,當同學們拿著小孩穿不下的衣服一刀剪下時,張鳳的心揪了起來,因為那對他來說看起來很完整、很漂亮,是可以與需要的人分享的衣物。

而張鳳手中的衣服領口已泛黃也有明顯的皺摺,她笑說:「這件衣服我的三個小孩都穿過喔!原本準備拿去當抹布的」言談中透露出自己對惜物的驕傲。

每個人家裡總有些不會用到的東西,「丟掉」好像比特別去找需要的人還來得簡單,所以張鳳將惜物延伸到自家之外,她會熱心地幫忙收集親戚、朋友、鄰居不會用到的東西,經過靈敏的雷達尋找「誰需要」後主動詢問,讓物品能有再次被利用的機會。

環保是生活上的選擇_受訪者:張鳳
環保主婦:張鳳

「惜物」也間接 減塑 、減少環境的負擔

慈濟有句話:「清淨在源頭」,從愛物、惜物為出發點珍惜資源,減少垃圾的源頭在於減少消費。

好幾年前,張鳳帶著孩子去社區當志工整理資源回收時,看到一個社區的回收量不免驚覺「怎麼可以這麼多」。

雖然她們家已經減少購買不必要的罐裝、塑膠瓶裝飲品/用品了,但這也只是冰山一角,眼前社區的回收量多到需要一群人來整理,那一個城市呢?整個台灣呢?還有那些沒被丟到回收系統裡的垃圾呢?

紀錄片「誰殺了信天翁」紀錄科學家用解剖小刀劃開信天翁鼓脹的胃袋時,毫無外傷的鳥兒竟吃了許多「垃圾」;「怒海控訴」是一部跨海追逐垃圾源頭的實境影片;「塑料王國」講述一名12歲的中國女孩,她的童年環境竟被來自世界的垃圾填滿。

垃圾污染了環境,土地、海洋受到影響反應到生物上,經過食物鏈的層層影響,當人類食用農作物、生物(海鮮等)時,也可能危害到自身健康。

「塑膠」帶給現代生活很多的方便,人類也離不開塑膠了!但是我們還是必須去思考可以如何減少、循環再利用。

民間團體提倡環保議題

台灣有蠻多團體提倡環保議題,像是荒野保護協會透過淨灘活動去檢視生活中有哪些不必要的消耗跟包裝;主婦聯盟也提倡食物不浪費、食用在地當季,減少不必要的包材並盡量重複利用,還有很多的組織,像是綠色和平海洋環境教育協會等等。

環保是生活上的一種選擇

對張鳳來說「環保是生活上的一種選擇」,她建議可以從準備環保餐具開始,出門帶水杯、環保筷、湯匙的習慣。

如果小孩學校有活動需要叫飲料,可以積極一點跟老師討論不要買寶特瓶的汽水,改訂早餐的桶裝紅茶,請學生自備環保杯,減少垃圾、塑膠用品的產生。

很多東西看起來不能用,也都還可以再想看看還可以怎麼用。

像是傳統鉛筆用到一小段,已經不好握了!但再加上筆套後,又可以順手再寫好一陣子;有些食物的包裝是夾鏈袋,洗乾淨後可以當食物的分裝袋,也可以分裝冷藏、冷凍的食物。

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試著在生活上花點小心思,處處都可以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關於作者
Emily的想享生活想與大家分享生活的小知識人物故事,以及在選購產品時可以留意的小事情等,偶而也會紀錄食&玩記,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歡迎追蹤我的Youtube頻道FB粉絲頁
從資料整理、採訪、寫作、影片剪輯都是一個人完成,雖然目前有正職的工作,但會繼續用零碎時間學習、更新。
如果你喜歡我的作品,也歡迎你按一個讚或是愛心,這對我來說會是大大的鼓勵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