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s 行銷筆記

你還記得人生第一次走進醫院、第一次接到客服電話、第一次面對繁瑣手續時的感受嗎?那些對你而言全然陌生的流程、專業術語和規則,在對方看來卻理所當然、再簡單不過。
《苦盡柑來遇見你》這部韓劇,用一場醫療場景提醒我們:真正觸動人心的服務,不在於流程有多完美,而在於「第一次面對時,有沒有人願意理解我?」
Table of Contents
《苦盡柑來遇見你》某段劇情描述

男主角寬植罹患癌症,妻子愛純始終陪在身邊,認真地陪他跑醫院、看診、做筆記。她不斷努力想搞懂每一個不懂的醫療流程。雖然她不懂,但她願意學,因為她想照顧丈夫,陪他一起走這段艱難的路。
然而,在醫院裡,她卻屢屢遭到來自護理師、行政人員、櫃檯窗口等人的「嘖」聲、白眼與不耐煩的對待。這些人也許沒惡意,只是太熟悉流程或者太忙碌,忘了眼前這位太太是抱著複雜的心情來到這裡,她帶著對丈夫的擔心、對專業名詞的陌生,以及害怕自己哪裡搞錯會害影響到她的先生和醫護人員。
雖然那些「嘖」聲不是大聲責罵,但卻一次次影響她努力想維持鎮定的表情。
先生寬植一向溫和,但那一刻他怒吼了:「為什麼要寫一堆只有你們看得懂的東西?她很聰明!比你們任何人都還聰明!」
那是一個丈夫為妻子挺身而出的瞬間;那是一種累積的心疼與委屈的爆發。
這段戲深深觸動了無數觀眾,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曾在醫院、政府機關、客服電話裡,體會過那種「被當成麻煩製造者」的無力感。
但我想討論的,不只是戲劇的感動,而是這個情境背後對所有企業與品牌的一個提醒:
你見過千百次的流程,但對顧客來說,可能是他人生的第一次。
熟悉流程的人,最容易忘記第一次的困惑
企業內部的人常常會說:「這個很簡單啊,流程都有寫清楚。」但對剛接觸的人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有個說法叫 Curse of Knowledge(知識的詛咒),意思是:你知道得太多,以致於無法理解別人為何不知道。
這正是企業在打造「顧客旅程」時最常忽略的盲點,你走過一萬次的流程,對客戶而言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需要幫助的第一次。
流程是企業的骨架,但情感才是血肉
許多企業為了提升效率,制定了各式標準流程與表單,但如果這些流程變得冰冷、無法理解,那麼它不再是「服務」,而是「障礙」。
服務不是只有把事情做完,更重要的是「讓人感受到被理解」。
行銷的本質,是打造一個品牌與顧客之間的情感連結。而在顧客最無助、最需要的時候給予理解與引導,是建立信任最快的機會。
品牌印象,來自最前線的每一個小動作
品牌不只是 Logo、Slogan 或廣告,而是從你接電話的語氣、說明文字是否友善、櫃檯人員的表情與態度,這些日常互動所堆疊起來的總和。
顧客不是因為流程不清離開,而是因為「被對待的方式」讓他不再信任這個品牌。
每個「白眼」、「嘖聲」都在消耗品牌信任;而每次耐心、溫和的說明,都是在累積品牌價值。
如何用優化顧客服務?

- 顧客旅程模擬:請內部員工或邀請外部人員,以「第一次來訪」的身份體驗流程,並記錄所有困惑與卡關處。
- 流程語言人性化:重新檢視所有說明文字,使用「對話式」、「簡單易懂」的語言,避免過度專業術語。
- 前線人員品牌訓練:讓每位櫃檯、客服、行政人員理解:你不是在回答問題,而是在創造品牌第一印象。
- 設計「新手友善流程」:設立「新客接待員」、「首次流程指引卡」或「QR 導覽說明」等低成本但高體感的改善。
- 建立同理心文化:定期分享真實顧客案例,讓團隊回到「為誰而做」的初心。
流程熟悉,是你專業的開始;願意同理,才是你品牌的高度
行銷不是只關注「怎麼讓人知道我們」,更要在「人與我們互動的每一刻」,留下值得信賴的品牌記憶。
重新思考、設計每一個人體驗的「第一次」,那麼你會發現,最能留下客戶的,從來不是強硬的SOP,而是細膩的理解與引導。
【延伸閱讀】為什麼顧客的問題,從來不是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