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s 行銷筆記

現代企業經營中,行銷與銷售是推動業績增長的兩大核心。然而,許多企業仍然面臨行銷與銷售無法有效銜接的問題,導致潛在客戶流失、轉換率低下,甚至內部資源浪費。其實,只要充分了解彼此的流程、挑戰,並訂出清晰的合作機制,就能減少誤解,創造更多營收機會!
Table of Contents
行銷部門與銷售部門的角色與重要性

行銷與銷售是企業成功的雙引擎,各自發揮不同但同等關鍵的作用。
- 行銷:負責市場研究、品牌建設、內容行銷、廣告投放等,目標是吸引潛在客戶並創造市場需求。
- 銷售:直接與客戶互動,了解需求,提供解決方案,並最終促成交易。
如果只有行銷而沒有銷售,企業可能會吸引大量流量,卻無法轉化為實際營收;反之,如果只有銷售而沒有行銷,業務團隊可能會面臨客戶來源不足的挑戰。因此,行銷與銷售必須協同運作,才能最大化企業效益。
行銷與銷售的關鍵差異
項目 | 行銷部門 | 銷售部門 |
---|---|---|
目標 | 吸引潛在客戶、建立品牌形象 | 促成交易、提升客戶滿意度 |
主要對象 | 廣大市場、特定目標族群 | 已產生興趣的潛在客戶或現有客戶 |
工作方式 | 數位廣告、內容行銷、社群經營、公關活動等 | 客戶關係管理、產品推薦、議價、售後服務等 |
成效評估 | 流量、曝光度、點擊率、潛在客戶數等 | 營業額、成交率、客單價、客戶回購率 |
行銷部門與銷售部門之間的常見誤解
在許多企業中,行銷部門與銷售部門常常產生誤解與衝突,影響業務成效。常見的問題包括:
- 行銷不理解銷售需求:行銷部門可能過於關注品牌形象與流量,而忽視銷售需要的高質量名單(高潛力客戶)。
- 銷售不理解行銷價值:銷售團隊可能認為行銷只是「做廣告」,而忽略了品牌行銷、內容行銷等策略對於客戶信任的長期影響。
- 數據未能共享與對齊:行銷部門可能基於點擊率與流量優化廣告,卻未考慮銷售部門的實際成交率,導致廣告預算的錯誤分配。
- 資訊未能即時分享:潛在客戶向銷售部門提到明確的痛點,公司尚未提供相關內容。但銷售部門沒有意識到應將有意義的資訊轉告行銷部門。

行銷部門與銷售部門如何有效合作?
確定共同目標與KPI
- 如:行銷部門不僅關注網站流量,還要檢視合作的KOL、媒體平台等,是否帶來符合銷售需求的潛在客群。
- 如:銷售部門不僅關注成交量,也須留意「銷售轉換率」,確保符合公司質量的潛在顧客,都能獲得良好體驗,以利提升回購率。
建立資訊與數據共享機制
- 如:行銷部門即時提供潛在客戶資料給銷售,確保快速跟進,避免客戶流失。
- 如:銷售部門回饋客戶互動數據,讓行銷團隊能夠依據客戶的實際反應,優化廣告內容與行銷策略。
定期召開行銷與銷售會議
- 討論市場趨勢、客戶反饋、銷售瓶頸等。
- 讓行銷團隊參與銷售的客戶訪談,確保行銷活動方向符合市場需求。
- 讓銷售團隊參與行銷內容策劃,確保行銷材料能夠真正支持銷售,提升成交率。
跨部門回饋機制
- 透過定期內部調查了解銷售對行銷策略的看法。
- 讓銷售團隊提供客戶反饋,協助行銷團隊調整廣告、內容與策略。
- 設置專責協調人員,負責行銷與銷售之間的溝通與協作。
- 運用數據驅動決策,確保資源運用的最大效益。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 1:食品業 A
問題:行銷部門專注社群內容經營,忽略了銷售對盛產蔬果的去化需求,導致耗損增加。
解決方式:
- 建立行銷與銷售即時溝通機制。
- 行銷部門即時調整廣告與促銷策略,降低庫存風險。
案例 2:資訊公司 B
問題:行銷部門只關注研討會「報名數」,而未統計潛在客戶報名數,導致報名數看起來很多,但未計算實際符合銷售部門的潛在客戶數。
解決方式:
- 建立例行報表,列出總報名數與潛在客戶數。
- 行銷部門在優化廣告時,同步留意報名的品質。
- 銷售調整資源配置,提高轉換率。
讓行銷與銷售成為最佳戰友
行銷部門與銷售部門的最終目標都是提升業績,因此,兩者應該攜手合作,而非相互競爭。透過建立清晰的目標、數據共享、定期溝通等,讓行銷與銷售無縫接軌,進而大幅提升業績。
📌行銷與銷售無縫接軌的實戰步驟
Step 1:確定共同目標與關鍵指標
Step 2:建立資訊、數據共享機制
Step 3:定期溝通,調整策略
Step 4:持續優化並調整策略
企業若能真正整合行銷與銷售,將不只是提升短期營收,而是建立更穩固的市場競爭力,創造長期可持續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