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s 行銷筆記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本身,更需要洞察顧客的完整體驗。許多企業常遇到的問題是:「顧客為什麼對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感到不滿?轉換率為何無法提升?」
這時候,顧客旅程地圖 就是你的最佳幫手!
顧客旅程地圖是一種從顧客角度出發的分析工具,透過視覺化方式,幫助企業深入理解顧客在不同階段的行為、情緒、痛點與需求。
- 了解顧客的決策歷程:掌握顧客從認識品牌到體驗產品/服務的關鍵點與情緒變化。
- 找到影響轉換率的痛點:是哪個環節卡住了?為什麼顧客猶豫不決?
- 優化行銷、銷售與服務流程:讓顧客更願意消費、增加品牌忠誠度。
簡單來說,顧客旅程地圖就像是一雙「顧客的眼睛」,幫助企業看見顧客在不同階段的感受,並針對問題提出最佳解方。
Table of Contents
什麼是顧客旅程地圖?
顧客旅程地圖是一種「顧客導向」的分析方法,透過模擬顧客的體驗歷程,幫助企業深入理解不同階段的互動與情緒變化。主要構成要素包括:

- 旅程:顧客從認識品牌、選擇產品,到消費、回購的整個歷程。
- 活動:顧客在不同接觸點上的行為,例如:查詢資訊、比較價格、試用產品等。
- 情緒:顧客在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例如:興奮、猶豫、滿意或失望。
- 痛點:顧客在哪些環節遇到困難或不滿,例如:資訊不足、服務不佳、結帳太麻煩等。
- 機會:企業可以針對痛點,提供哪些解決方案來優化體驗?
顧客旅程地圖的價值,就像是替你的企業裝上一雙「顧客的眼睛」,幫助你用視覺化的方式,看見他們在不同階段的感受與需求。對於企業來說,這不只是提升體驗的工具,更是一種找到商機、提升業績的好方法!
當你了解顧客在哪些環節感到困惑或猶豫,例如結帳流程太複雜、客服回覆太慢,便能針對這些痛點進行優化,讓顧客更順利完成購買,甚至願意再回來光顧。
用顧客旅程地圖來調整你的行銷、銷售與服務,等於是在無形中提升轉換率,讓你的生意走得更順、更長遠!
案例:從顧客視角看購物旅程:網購服飾的挑戰與優化機會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消費者的購物旅程已經不只是單純的「看到→買到」,而是一連串的體驗與情緒波動。從「認識品牌」到「回饋」,每一步都有可能影響顧客對品牌的信任與忠誠度。透過案例搭配下圖的客戶旅程地圖,能更了解客戶的感受與體驗。

第一步:認識服飾品牌
顧客行為: 看到網紅推薦或廣告,進入官網或社群瀏覽。
情緒: 好奇、期待。
挑戰: 擔心網紅業配不真實,怕買到與宣傳不符的商品。
機會(優化建議):
✔ 試穿直播或短影片——真實展現商品,減少不確定感。
✔ 提供360度商品展示——讓顧客更清楚商品細節,提升信任度。
第二步:挑選商品
顧客行為: 瀏覽商品、比較價格、考慮是否加入購物車。
情緒: 猶豫、比較中。
挑戰: 商品資訊不足,材質、尺寸、洗滌方式不夠清楚。
機會(優化建議):
✔ 詳細尺寸對照表+材質特寫——減少因資訊不足導致的猶豫。
✔ 提供購物車提醒——「你的優惠即將到期!」,促進購買決策。
第三步:結帳付款
顧客行為: 選擇付款方式、填寫收件資訊。
情緒: 期待,但覺得麻煩。
挑戰: 填寫資訊繁瑣,容易輸入錯誤;訂單資訊不夠清楚。
機會(優化建議):
✔ 一鍵結帳——自動帶入會員資訊,提升便利性。
✔ 提供完整的訂單資訊——讓顧客更安心。
第四步:等待出貨與收貨
顧客行為: 付款後收到確認信,追蹤物流進度。
情緒: 期待,怕等太久。
挑戰: 物流資訊更新慢,無法確定何時送達。
機會(優化建議):
✔ 提供即時物流追蹤連結——降低不安感。
✔ 與可靠的物流商合作——確保快速送達。
第五步:收到商品與試穿
顧客行為: 開箱、試穿,決定是否滿意。
情緒: 期待,但也可能失望。
挑戰: 包裝簡陋、尺寸不合、版型不好看。
機會(優化建議):
✔ 高質感包裝——提升開箱體驗與品牌形象。
✔ 提供更詳細的尺寸對照表與實穿影片——降低尺寸不合的機率。
✔ 使用環保且堅固的包裝——減少破損,維護品牌印象。
第六步:回饋
顧客行為: 在社群平台留下好評或負評。
情緒: 滿意/不滿意。
挑戰: 商品與宣傳不符,導致消費者失望。
機會(優化建議):
✔ 積極回應負評,展現誠意——提升品牌信譽。
✔ 不斷改善產品品質——從顧客回饋中找出優化方向。
現代消費者的購物旅程不只是單純的交易,而是品牌與顧客之間的體驗與信任累積。每個環節的細節都可能影響顧客的最終決定,甚至決定他們是否會成為回購客戶。
顧客旅程地圖與行銷漏斗:相輔相成的成長策略
行銷漏斗就像是一張企業視角的地圖,幫助你了解顧客從「認識品牌」到「下單購買」的整個過程,而顧客旅程地圖則是從顧客角度出發,記錄他們的感受、疑慮、痛點,甚至是讓他們開心或失望。
行銷漏斗的五大環節

- 讓更多人知道你的品牌
讓市場上的人認識你,這是第一步。但「認識」只是很初步的階段,並不代表他們對你的產品有興趣。 - 吸引潛在顧客的興趣
你的品牌能否引起注意,讓人產生興趣?這時候,你需要提供有價值的資訊,讓顧客想進一步了解你的產品或服務。 - 進入考慮階段
當顧客覺得「好像不錯」,但還不確定時,通常會去搜尋相關資訊、查看評價、比較競爭對手的產品。這時候,你的品牌信任度與產品價值就會成為決策關鍵。 - 購買階段
顧客有意願購買時,行銷已經成功了一半。但如果購物流程過於複雜、資訊不清楚,或結帳步驟太麻煩,顧客可能會中途放棄。因此,確保購買流程簡單順暢,是提升成交率的重要環節。 - 提升回購率與推薦率
當顧客購買後,如果產品符合需求,甚至超出期待,他們會更願意再次購買,甚至主動推薦給朋友。這時候,透過良好的售後服務、會員制度或優惠方案,可以進一步提高顧客的忠誠度。
【延伸閱讀】關於「行銷漏斗」的內容,請參考:行銷沒效果?問題可能出在「這裡」!
為什麼顧客旅程地圖與行銷漏斗要一起用?

如果只看行銷漏斗,只會關注「多少人下單」,但不知道「為什麼有人中途放棄」。
如果只做顧客旅程地圖,會知道顧客的感受,但可能忘記把這些資訊轉換成銷售策略。兩者搭配,才能讓顧客開心買單,生意更順利!
顧客旅程地圖與目標對象
在製作顧客旅程地圖時,明確目標對象是成功的關鍵!不同的顧客群體在需求、行為和痛點上可能截然不同,例如,一家咖啡廳的上班族客群關心的是外帶速度,而學生客群則可能更在意價格與店內氛圍。
如果沒有先界定目標對象,顧客旅程地圖就會變得模糊,企業可能會投入資源在不重要的環節,甚至錯失真正影響顧客決策的關鍵點。結果就是策略無法精準發揮效果,客戶體驗不佳,轉換率也難以提升。
因此,先清楚定義你的目標對象,才能畫出真正能提升業績的顧客旅程地圖!
【延伸閱讀】關於「目標對象」的內容,歡迎參考:用人物誌Persona來鎖定目標客群,打造專屬的行銷攻略!
銷售成功的關鍵,可能藏在顧客的每一次接觸中!
顧客不只是在「買產品」,更是在「買體驗」、「買解決方案」、「買安心」、「買信任」和「買價值」。
每一次的互動,無論是購買前的猶豫、下單時的疑慮,還是購買後的服務體驗,都是影響轉換率的關鍵。
假設一位顧客準備下單卻猶豫不決,可能因為:購買流程過於繁瑣、缺乏商品保證或退換貨資訊、無法快速找到客服協助等。些都是顧客旅程中的「痛點」,透過顧客旅程地圖找出這些問題並加以優化,你能:
- 清楚識別顧客在每個接觸點的需求與痛點
- 找出影響轉換率的關鍵環節,精準優化行銷策略
- 讓顧客在購前、購中、購後的每個步驟,都感受到流暢、貼心且專業的服務
透過數據與行為分析,找到真正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別再讓顧客因小細節而流失。現在就動手畫出一張顧客旅程地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