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s 行銷筆記

在這個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的商業環境中,許多企業主、業務、行銷總是忙著找新客、打廣告、辦活動。但你有沒有注意到,那些曾經光顧過、甚至已經買過一次的顧客,可能正在默默離開?
「顧客流失」就像一種「無聲的損失」,它早已默默吃掉了你的營收和未來成長的空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顧客會離開?該怎麼做才能把他們留下來,甚至讓他們一買再買?
Table of Contents
為什麼顧客流失這麼嚴重?幾個數據讓你秒懂!
你可能聽過一句經典行銷法則:
「開發一位新顧客的成本,是留住老客戶的 5 倍。」
雖然找新客戶很重要,但別忘了,也要花心思經營老顧客(舊客),讓他們願意持續回來。

根據資料顯示,有幾個常見的關鍵原因導致顧客流失:
❌ 不好的體驗
82% 的客戶因壞經驗選擇離開。
案例情境:一位顧客收到錯的商品,打電話詢問客服,結果客服只說「我們系統顯示沒錯喔」,沒有進一步協助處理,顧客覺得被推託、失望離開。
❌ 缺乏個人化服務
76% 顧客偏好量身打造的體驗。
案例情境:顧客之前只買兒童玩具,卻收到男性保健品的簡訊,覺得「根本不了解我」,不再打開品牌訊息。
❌ 產品品質不佳
案例情境:顧客買了一件衣服,洗一次就縮水、掉色,甚至縫線開了。他可能不會抱怨,但默默決定不再購買。
❌ 價格與價值不符
案例情境:顧客花千元買保健品,發現跟之前買的三百元產品沒差,心想「我被當冤大頭了」,下次自然不會回來。
❌ 溝通不良,讓人感受被忽略
案例情境:顧客在粉專留言「這款有現貨嗎?」結果被已讀不回,或被機器人回覆「請參考官網」,覺得自己不被重視。
想讓顧客回頭再買?你需要 5 個回購策略

打造「讓人想再來」的服務體驗
讓顧客感受到被在乎,才是回購的第一步!
案例情境:一位媽媽買尿布時遇到配送延誤,客服主動致電表示歉意,並送上折價券+奶瓶清潔小禮物。媽媽感到被理解,下次還是回來買。
重點做法:
1.員工教育:不只是流程熟練,還要同理心+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卷、評論、客服紀錄=寶藏資料,主動整理問題、改善流程。
3.數據看行為:如加入購物車後跳出率高,可能是運費或結帳流程太複雜。
做到「你懂我」的個人化行銷
當顧客覺得你了解他,他就更容易買單。
案例情境:一位顧客常在冬天購買熱紅茶包,品牌在初秋時就發送「熱紅茶新口味+暖心杯墊組合」專屬優惠,讓她感到「這品牌懂我!」。
重點做法:
1.用購買紀錄推商品(ex:買童書的推育兒講座)
2.分群行銷:常買者、潛水客、新客、VIP 各自推不同活動
3.用 AI 做內容 A/B 測試,改善點開率、轉換率
品質,是最強大的留客工具
再多廣告,不如一次令人驚艷的使用體驗。
案例情境:手工餅乾店每次出貨都會附上手寫小卡和當週新品試吃包,讓客人覺得「這間店真的有心」,開始主動推薦給朋友。
重點做法:
1.定期檢查產品、蒐集回饋
2.每季推出限量創新商品(如每月限定口味)
3.用老顧客回饋作為產品開發的參考資料
價格合理+價值要說清楚
不是便宜就有人買,而是他覺得「值得」。
案例情境:一家瑜伽教室收費比市場貴,但主打「3人小班教學+個人身體評估報告」,明確告訴顧客他買到什麼價值,結果仍持續爆滿。
重點做法:
1.競品分析+自己的獨特價值說清楚
2.活動機制簡單明瞭(ex:生日禮、集點卡、購物回饋)
3.讓價值視覺化(影片、簡圖、案例)提升信任感
積極溝通,讓顧客記得你還在
一則溫暖的問候,比打廣告更有效。
案例情境:一家寵物用品店每個月寄「毛孩健康小知識」,內容親切又有幫助。雖然沒有推銷,但顧客記得它、有需求時就會回來買。
重點做法:
1.定期但不打擾的聯繫(如每月電子報、節日小卡)
2.社群互動真誠、貼近生活(不是每篇都要賣東西)
3.安排「老顧客專訪」或蒐集故事,讓他們也參與品牌經營
老顧客/舊客,是值得投資的資產
每一次溝通、每一筆交易、每一份貼心的互動,都是贏得顧客信任的機會。
顧客流失不一定看得見,卻真實影響營收。與其煩惱新名單,不如先把已經認識你的人照顧好。
當你願意:
✓ 解決他們的問題
✓ 傾聽他們的回饋
✓ 提供真正有用的內容與商品
他們會回來,還會帶更多朋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