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個職場禮儀常被忽略,你踩雷了嗎?

有些職場禮儀,是在日常工作中長期累積出來的默契。表面看起來像是形式或規矩,但對某些資深前輩或主管來說,這些小細節往往能看出一個人是否懂得顧慮他人、合群好共事。

當然,不是每家公司、每位主管都會這麼在意看似規距的「職場禮儀」。像創意產業或講求彈性與自由的職場文化,大家通常更看重的是產出結果和工作態度,而不是你遞名片的方式或搭車座位的順序。

但如果你剛好處在一個比較重視「分寸感」與人際默契的環境,這些平常沒人會提醒的小事,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

這篇文章整理了幾個「容易發生,但未必有人會提醒」的職場情境。你可以挑幾個自己也做起來自然、舒服的方式,幫助自己在人際互動上更順利,也更容易讓人產生信任感。


名片怎麼給?加 LINE 後怎麼留下好印象?

除了實體名片,現在也有越來越多人改用電子名片,或是直接加 LINE 來交換聯絡方式。

職場禮儀可以這樣做

  • 實體名片:
    • 遞出名片時,雙手呈上,文字朝向對方,並簡單自我介紹。這不只是禮貌,也是許多亞洲職場中建立專業形象的基本方式。
    • 收到名片後,稍微看一下對方的職稱或部門,並順勢聊一句相關內容,會讓對方覺得你有在用心互動。
  • 加 LINE:直接加好友後,建議馬上補一句文字訊息,例如:「我是剛剛簡報那位 Emily,很高興認識你!」這麼做可以幫助對方對你有印象,也避免尷尬。

「交換聯絡方式」只是第一步,讓人記得你、想跟你持續聯繫,才是建立良好關係的開始。這些行為不只是文化上的默契,更能在人際互動中,展現你的觀察力與溝通習慣。


電梯裡的職場禮儀:小細節,卻默默留下加分印象

電梯是一個沒明確規則、但很容易被觀察的場域。 誰先進、誰先出,常常沒有標準答案,也因此特別容易透露一個人是否細心、貼心。

職場禮儀可以這樣做

  • 電梯門打開時,若身邊有主管或客戶,簡單提醒一句「您先請」,是很自然也得體的做法。
  • 如果你是先進電梯的人,可以幫忙按著「開門鍵」,這個不多話但貼心的小動作,會讓人感受到你的體貼。

越是在沒有明文規定的情境中,越能看出一個人處事是否細膩、有沒有在觀察場合氛圍。尤其在與陌生同事或主管相處時,這些「多一步」的舉動,其實常常成為默默加分的關鍵。

當然,如果你所在的團隊氛圍比較自由、不那麼講究進退分寸(例如創意產業),那也不用太拘謹,保持基本禮貌與自然互動就好。


實體與線上會議:參與方式,會默默透露你「可不可以被交辦」

開會的目的,不只是溝通,更是讓別人觀察你在合作情境下的表現。有些主管不一定會當場評論,但會在心裡默默評估:這個人是不是可以放心交辦事情?

職場禮儀-實體會議這樣做:

  • 提前 2–3 分鐘到場,能幫助自己緩和情緒,也讓氣氛更穩定。
  • 如果要查資料,建議用筆電會比滑手機更安心,避免讓人誤會你在回訊息或滑社群。
  • 做筆記能幫助你掌握重點,必要時也比較能提出具體提問。
  • 適時補充或回應他人觀點,不需要搶話,但盡量也別全程靜音。

職場禮儀-線上會議可以注意:

  • 如果團隊習慣開鏡頭,建議也一同開啟,這能增加臨場感與參與感。
  • 發言前可以先說「我來補充一下」,比直接切入更有禮貌。
  • 發言時確認麥克風已開、畫面是否有順利分享,這些小細節會讓人感受到你有準備、也顧及別人的體驗。

會議不只是資訊交換,更是觀察彼此工作方式的場合。你在會議中表現出來的態度、溝通方式與細節處理,會讓人評估你是否是個可靠的合作對象、能否放心交辦任務。

搭車時的位置安排:空間的拿捏,會反映出你有沒有顧慮別人

搭車時的位置怎麼選,沒有絕對的對錯,但在某些資深前輩眼裡,「座位安排」其實也代表著分寸與尊重。有時候你沒多想,卻可能讓人覺得不太禮貌。

簡單原則:

  • 如果是多人搭主管的車,副駕駛通常是留給位階較高或與主管關係較密切的人。
  • 如果是你一個人搭主管的車,反而應該主動坐副駕。
    若你默默躲去後座,主管可能會覺得自己像司機一樣,讓氣氛變得尷尬。
    但還是建議主動簡單問一句「我可以坐副駕嗎?」通常比默默行動更得體。
  • 如果有司機駕駛,右後座常被視為主要位置,通常會留給主管或客戶,這個位置在文化上代表較高的尊位。
    不過在台灣因為靠右行駛,右後座通常是最靠近人行道、最不容易被車流干擾的位置,也通常需要上車關門、下車開門。若不確定相關同仁是否在意,禮貌詢問會是更安全的做法。

搭車本身就像是一種空間分配。有些人會在意誰坐哪裡、誰主動讓位,對他來說,這是反映出一個人有沒有觀察對方、願不願意為他人著想的習慣。

講話語氣:不是裝懂,是讓人更容易跟你合作

語氣這件事,很容易被忽略。但其實在職場上,不是你說得對最重要,而是你讓別人「願意聽你說」。

這樣說,感覺會更好:

  • 「這部分我能不能請你幫忙看看?」比「你去處理一下」多了合作感。
  • 「我有個想法你參考看看」比「我建議你應該這樣做」更容易讓人接受。

你不需要過度謙卑,但也不必咄咄逼人。有禮貌地表達自己、語氣自然,不卑不亢,反而更顯得你專業、好共事。

合作不只是能力的展現,更是一種「感受」。說話的語氣,會讓人判斷你是否是個好相處、容易協作的人。你帶給別人的是壓力還是安心,往往比你講的內容更影響合作意願。


職場禮儀會隨文化與世代改變,但觀察力永遠不退流行

這些看似微小的職場禮儀舉動,也許沒有對錯、沒有標準答案。但它們反映出你是否有觀察力、是否願意顧及他人感受。

隨著世代觀念與職場文化的變化,不同產業、不同公司,對「職場禮儀」的期待會不一樣。不是每一條禮儀都必須遵守。但不妨想想,哪些行為是「你自己也能舒服做到」,又對合作關係有幫助的。

從這些你「願意做、做得到」的地方開始,就是你職場上成熟感的展現。

最終,職場禮儀不是為了表現完美,而是讓合作變得更輕鬆自然,讓別人更願意找你一起做事。

【延伸閱讀】關於「行銷漏斗」的內容,請參考:活用顧客旅程地圖,提升顧客體驗與轉換率!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