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必讀:HR教你寫履歷、面試,破解錄取的關鍵

在求職過程中,你是否也曾困惑於履歷沒有回音,或是面試後遲遲沒有結果?明明努力工作、積極進修,卻總是得不到機會?這篇文章彙整資深人資 Samuel 的第一手觀察與實務經驗,從履歷優化、面試準備到職涯轉換,提供一系列貼近現實的求職建議。

透過他的HR視角,你將更了解企業與人資如何評估求職者,幫助你避開常見錯誤,精準調整策略,提升錄取機會。

如果你正準備轉職、投履歷、或者想更理解人資到底怎麼看一份履歷與一場面試,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少走一些彎路。

從人資到顧問,換位思考,更懂「老闆在想什麼」

Samuel的職涯起點是碩士主修人資,畢業後進入企業擔任 HR,專責招募與任用。起初他站在員工立場,也會跟一般員工一樣覺得有時候企業的決策「太現實」。但後來他轉職成為顧問,開始與許多中小企業老闆合作,體會到老闆們的掙扎與難處。

Samuel 提到「老闆有時候不是不在意員工,而是他們手上有一整家公司的營運要考慮,很多看起來不近人情的選擇,背後其實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取捨。」

這樣的經歷,讓他在回到企業擔任人資時,擁有了不同的視角。他不只有人資專業,也懂老闆在想什麼。

在「雙重思維」下,他的建議更有別於一般人資角度。

求職:一份好履歷,不能只是「我做過什麼」

Samuel 直白地說:「很多人在求職時,履歷只寫了『我做了什麼』,卻沒說『結果怎麼樣』。這樣的履歷,看了幾秒就會被跳過。」

但他也提醒了一句更核心的觀念:「你不是在寫一份『我很好』的總結,而是在寫給那份職缺說明(Job Description)的具體回應。」

這句話點出了履歷最容易忽略的事:我們常常「寫自己想寫的」,但沒寫對方「想知道的」。

要讓 HR 願意停下來看,其實不是靠格式華麗,而是讓他感覺——「你是我在找的人」。

職缺說明(Job Description)是寫履歷的起點

在你動筆前,請先認真讀一遍職缺說明(Job Description):
他們在找怎樣的能力?
重複出現的詞或技能是哪些?
有沒有你具備,但還沒寫進履歷裡的東西?
職缺說明就像對方在開菜單,履歷就是你在點對菜、上對盤。

讓你的每段經歷、每項技能,都有對應、都有回應。這樣的履歷才不會被當成「模板履歷」,而會被當成「有意圖、看得懂我們需求」的申請者。

履歷撰寫,其實是一段「認識自己」的過程

很多人在求職、寫履歷時,會卡住,覺得:
「我好像沒什麼特別的成果」
「做過的事也沒有什麼太厲害的數字」

但 Samuel 常鼓勵大家,履歷不是一份炫耀文,而是一面鏡子。
你寫的每一句話,其實都在幫助你回顧:
自己曾經參與過什麼?
在團隊中扮演什麼角色?
曾經面對過什麼挑戰?如何處理?
哪些經歷,其實隱含了你的特質與能力?

就算沒有看似「很厲害的作品集」,也不代表你沒有價值。

只要耐下心,一步步拆解、整理,你會發現許多過去被忽略的亮點,其實才是讓你與眾不同的地方。

常見的履歷錯誤&改善方式

1.格式與排版不佳
排版雜亂、資訊過多或過少,都會讓 HR 看得很吃力。一份乾淨、清楚、有邏輯的履歷,是加分的第一步。

2.履歷太長但內容太空
Samuel 說:「不是頁數多就代表厲害。」
尤其對多數職位來說,1~2 頁即可,重點是把與 職缺說明有關的能力、經歷講清楚,勝過冗長累贅的描述。

3.關鍵字沒放對地方
HR 初步篩選履歷時,常用「快速掃描」的方式找重點,所以像軟體工具、語言能力、工作技能等關鍵字,一定要明確放在顯眼處,不要藏在段落裡。

4.只寫行動,沒有成果或影響
「協助行銷團隊」「負責社群貼文」這種陳述太普通,主管更在意的是:這些行動,是否創造了影響力?
例如:
「優化投放素材,提升點擊率 30%」
「重新設計流程,讓申請時間減少 2 天」

如果真的很難量化,也能描述改善過程、團隊變化,展現你在其中的角色與貢獻。

5.完全交給 AI 生成?
現在很多人會用 AI 協助寫履歷,但 Samuel 強調:「履歷是你認識自己的過程,如果你自己都不理解裡面寫的內容,面試時很容易答不出來。」

AI 可以幫助你節省時間、補齊結構,但最重要的,還是你對自己過往經歷的熟悉與整理。那才是你真正能帶去面試現場的底氣。

跨領域轉職:從「投履歷」變成「創造機會」

跨領域轉職的人越來越多,但也是最容易卡關的族群。Samuel 提供了幾個務實的方向:

1.內部轉調: 如果現有公司有機會,這是最容易的方式。因為你已熟悉公司產品、流程與文化,像是從工程師轉任 PM 或業務,通常會比直接跳槽到外部公司容易成功。這樣做也能降低「試錯」成本,因為適應新公司的挑戰遠高於在原公司內部轉換部門。

2.回爐進修: 若時間與資源允許,重新學習新領域的知識與技能,能建立轉職的「籌碼」。

3.人脈推薦: 若有認識相關領域的人,請他們幫忙引薦。被推薦的履歷在企業中有更高的關注度。

4.願意從頭來過: 有時候轉職需要放下過去的資歷與薪水,願意從初階職位重新來過。這種態度往往會讓企業看見你的誠意與抗壓性。

面試,不只是問答,而是你「整體形象」的展示

面試的過程其實比我們想像得更早開始,可能從第一封回信、接第一通電話就已經開始評估你了。

Samuel 強調幾個關鍵細節:

禮貌與一致的態度: 從接到電話邀約開始,保持禮貌非常重要。無論是面對 HR、用人主管,甚至是 CEO,都要保持一致的態度。態度代表著你的個人品牌。

展現用心與準備: 清晰表達應徵動機,並在了解公司與職位後,能快速判斷是否符合你的期望。避免只關注薪資或對招募流程表現出不尊重。

每個接觸點都是機會: 把與公司的每一次互動都視為互相了解的機會,展現你的積極與專業態度。

如果拿到了面試機會,有一個很重要的提醒……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準備得很充分,甚至把常見問題背得滾瓜爛熟,但當我們真的坐到面試椅上的時候,卻發現:該怎麼結尾似乎沒想清楚;突然腦袋一片空白;那些自己認為很重要的經歷,竟然在關鍵時刻沒說出來……

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尤其是當我們很久沒好好練習「如何把自己說清楚」的時候。如果你願意花些時間,自己先想想可能會問到的問題,在鏡子前練習一遍,或者錄音檢視一下自己的表達,會發現自己卡住的地方,其實是可以改善的。

但如果你想要更有針對性地練習,並且希望有人能給你真正的反饋,Samuel 提供了對應的服務。

他不會只幫你修改幾行文字或問幾個常見問題,而是根據你要面試的產業、職位和個人特質,跟你一起找出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盲點,幫你釐清你的優勢,讓你能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這樣,你就能從「我知道自己不錯」,轉變成「讓面試官也覺得你不錯」。

如果你現在正處於「撰寫履歷爭取面試機會」或是「希望在面試中脫穎而出」的階段,Samuel 可以協助你梳理履歷、準備面試,把你的優勢更清晰、更有焦點地展現出來。

對於求職者來說,透過專業的建議和指導,你會發現自己能更自信地展現能力,也能在面試中更加從容,進而提高成功獲得工作的機會。

📌 Samuel 的 IG 帳號在這裡: @careercoach_sam

如果你有興趣他的服務,可以直接私訊他,記得跟他說是看到「Emily」的分享文章來的,我有幫大家爭取一些專屬的小優惠喔!

面對求職結果的心理調適:錄取與否,從來就不單純

在求職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挫折。特別是當我們投入很多心力準備、滿懷期待地面試,卻沒有拿到心儀的 offer,常常會讓人陷入自我懷疑:

是我不夠好嗎?
我是不是表現得不夠專業?
還是我根本不適合這個產業?

但 Samuel 的觀察是:
錄取與否,很多時候其實並不是單純取決於你的能力好壞。

背後的考量,往往比你想像的更複雜、更無關個人價值。例如:

1.團隊平衡的需求
公司可能正在補一個「特定個性」的人,以平衡既有團隊的合作動態。你的專業很強,但可能與現有組成有些重疊或化學反應不符。

2.團隊文化與默契
有些主管特別重視「共事的感覺」,會尋找能與既有成員有良好互動的人選。這種考量並非能力問題,而是屬於團隊氣氛與工作節奏的選擇。

3.公司策略的變動
有時候,公司內部策略突然調整,原先要補的職位可能暫緩或取消,並不是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局勢變了。

4.競爭激烈
即使你表現很好,也可能剛好遇上了幾位與你實力相當,甚至更貼近公司短期目標的對手。這不是「你不夠好」,而是「公司要選最適合現在的那一位」。

所以,請不要因為一次未錄取而否定自己。這些錄取背後的判斷邏輯,大多是外部求職者難以得知的。你可能永遠無法完全理解為什麼沒被選上,但這不代表你不夠優秀、不夠值得。

你的價值,不會因為一次的拒絕就被否定。而你持續成長的態度、願意整理自己經歷、努力調整的心,反而才是會陪你走更遠的力量。

求職不只是行銷自己,更是一場與自己的深度對話

當我們從 HR 的角度重新理解求職過程,會發現:一份好履歷,不只是寫下你做過什麼,而是對職缺需求的具體回應;一次成功的面試,也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從每個細節展現你的專業與態度。

Samuel 透過自己從人資到顧問的經驗,提醒我們:求職不只是行銷自己,更是認識自己、理解企業、建立連結的過程。

無論你正在準備轉職、面對面試,或重新整理自己的職涯方向,希望可以從這些觀點中找到新的突破口。不是一味迎合市場,更多的是真實地與內在對話,讓每一次求職,都更貼近自己想要的未來。

願你不只是「找到工作」,而是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位置。

最後,祝福每位求職者在每一段尋找與探索的過程中,都更靠近理想中的自己。

HR專家簡介

  • 受訪者:Samuel
  • 介紹:曾在全球前三大外商及前30大台商擔任HR職位,積累了1萬+份履歷審核及500+場人才面談的經驗。
  • 經歷:NCU 人資碩士、中華人事主管協會人資管理師認證
  • 服務項目:履歷健檢、模擬面試、職涯諮詢
  • 聯繫方式:@careercoach_sam
  • 專屬優惠:私訊Samuel,跟他說是看到「Emily」的分享文章來的,有專屬的小優惠!

【延伸閱讀】:找工作,這些公司線索你不能忽略!從職缺到錄取,就像走一遍行銷漏斗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